馬立明
  評論眼:廣州作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,確實需要美觀的市容市貌,需要良好的治安壞境,但是也難以避免的會存在流浪者。一個城市對待流浪漢的態度,多少折射出這座城市文明的程度。廣州素來以包容開放聞名,希望市政治安等部門在對待流浪者時,也能多一點溫暖和文明。
  廣州城管在騎樓底下安裝噴頭,以“水簾洞”驅趕露宿者,由此引發對“露宿者生存與社會管理的對立面”話題的熱議。有調查顯示,近半投票者稱用水驅趕露宿者不妥,認為缺少人文關懷,但也有超1/4網友贊同採取此舉,認為有必要驅趕流浪漢。
  其實,這話題並不新鮮。早在幾年前,在廣州一些立交橋底,設施了水泥錐,防止流浪漢在此露宿。再早些時候,為了防止流浪漢在公交站的座椅上睡覺,有關部門索性掀掉了所有的座椅,等公交的乘客也無位可坐。在廣州治安壓力大的時候,有關部門總是以鐵腕方式應對。因此,有時難免矯枉過正,甚至傷害了弱勢群體的利益。
  今日,如何取得在露宿者生存與社會管理中取得平衡點,成為問題的關鍵。裝這個“水簾洞”,實際上是轉移露宿者,進一步壓縮他們的居住空間。流浪漢的棲息地在減少,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結束流浪。他們去尋找新的棲息地,比如,他們可以去自助銀行、去公園、去麥當勞。他們會安營扎寨,等待下一次被驅逐。說噴噴水就能促使他們“從良”的說法,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。這種驅逐只能讓他們感覺更邊緣、更受歧視,剝奪他們的尊嚴,進一步惡化他們的處境。
  再發達的社會,都會有露宿者。他們或者是邊緣人,或者是破產者,或者是離家出走。露宿街頭,他們沒有犯法,就不能被當作犯人看待,也不應被歧視、被驅逐。在巴黎、斯德哥爾摩等城市,筆者看到流浪漢與旅客親切地聊天,喝啤酒,開玩笑。他們哪怕身處底層、處境落魄,但依然享有尊嚴。
  流浪者問題,說到底是一次深刻的社會問題。人在社會發展中因種種因素被邊緣,或貧窮,或疾病,或工作不順,或家庭關係,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。最近有位時評家說過,“在時代發展的高速列車上,哪怕一轉彎,都會甩下好多人。”都市的流浪漢,就是這些被甩下的人們。然而,如果一摔下車,就萬劫不復,直接被時代吞噬,這才是最可怕的。一旦成為流浪漢,就一無所有,被當成邊緣中的邊緣,甚至是卑微的影子、潛在的惡人,這本身就是一種侵犯,對流浪者人格尊嚴的侵犯。
  因此,“讓他們放棄流浪”本身是一種一廂情願的說法,並不是每個流浪漢都願意被送到救助站。但如果他們沒有干擾公共秩序,有關部門沒有在公共空間驅趕他們的權力。若是一再貶損、驅趕,他們真的可能會淪為壞人。按照津巴多的“路西法效應”,若是對身處邊緣的流浪漢不斷加以暗示,他們有可能真的會做出壞事來。
  1/4網友贊同“水簾洞”,這個數字折射了一些信息。一位網友就說,“每天晚上經過江灣橋,見到一群流浪漢,總是感到提心吊膽。”也有一些網友說,“露宿是私自霸占公共資源。”可見,廣州存在著巨大的安保壓力,城管的舉措也得到了一些市民的支持。僅僅大而化之地指責城管“缺乏溫情”,似乎也不准確。
  廣州作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,確實需要美觀的市容市貌,需要良好的治安壞境,但是也難以避免的會存在流浪者。一個城市對待流浪漢的態度,多少折射出這座城市文明的程度。廣州素來以包容開放聞名,希望市政治安等部門在對待流浪者時,也能多一點溫暖和文明。
  作者為政治學博士、資深評論員  (原標題:對流浪者的態度折射城市文明的程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g32igai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